台灣詞彙教學研究回顧
王瓊珠教授在2012年的文章,回顧了台灣從1997-2008年之間關於中文字詞教學的研究,對於了解漢字、詞彙教學與研究的現況,非常有啟發。
下面重點講詞彙教學的部分,並標出一些重點。
台灣PIRLS 2006 的報告 (柯華葳等人,2008) 指出台灣教師在課堂上經常進行字詞教學,但閱讀策略教學只有1/3表示為經常性的活動。在這點部分,不知道有沒有更新的研究,因為根據我自身觀察,這幾年閱讀教育出現了不少改變。詞彙教學在香港、大陸,在小學三年級之後,教師在課堂通常不會花太多的時間,而是將重點放在閱讀理解。閱讀策略教學這幾年所佔的比例應該提昇一些,但僅限少部分教師。
王瓊珠 (2012) 的結果顯示,詞彙教學受到的關注明顯較少,台灣的研究僅有兩篇。有一個可能的解釋是:一般人誤以為識字和詞彙學習是相通的,識字多自然詞彙就會豐富。但這樣的理解明顯是有問題的。首先,詞彙有多意,像「生氣」可以是「不高興」,也可以是「鮮活」的意思。此外,有些熟語,並不能靠表面字的組合,就能猜測出意思,像「七上八下」都是高頻字,但這詞語沒學過,就無法理解。
中文關於詞彙與閱讀理解的文章不太多,不過方金雅 (2001)、吳淑娟 (2001) 的文章,都發現中文詞彙與閱讀理解的相關性在0.7左右。
王瓊珠這篇文章提到Vacca, Vacca, Gove (2000) 對英文詞彙教學法的歸類,主要是定義教學法、分類教學法、主動收集詞彙教學法。定義就是直接教意思,衍生出來的方式還包括查字典、同義詞、反義詞等。分類主要是依照概念來作的,詞彙分類、語意構圖、語意特徵分析都是。主動收集是讓學生用文句脈胳、字彙知識來評估。
這些方法並沒有呈現出中文的特性,以後應該要多發展詞素覺識意識的教學方法。
參考文獻
王瓊珠. (2012). 台灣中文字詞教學研究之文獻回顧與展望. 教育心理學報, 44(2), 253–272. http://epbulletin.epc.ntnu.edu.tw/upload/journal/prog/ba23709e_20170913.pdf
柯華葳、詹益綾、張建妤、游婷雅(2008):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 PIRLS 2006 報告。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。
吳淑娟(2001):國小閱讀理解困難學童之詞彙能力分析研究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。
方金雅(2001):多向度詞彙評量與教學之研究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。